近日,鼎世集團中標上海圣驪虹橋創意園改造項目。
上海圣驪虹橋創意園位于長寧區虹橋路996弄161號(近凱旋路),原上海第五服裝廠,為上海服裝集團旗下園區之一。
園區內現有2座辦公樓,層高分別為7層和3層,面積約8000㎡和1000㎡,大部分為辦公用途。
鼎世憑借用心的考量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在較晚介入的情況下,為項目量身定制了設計方案,并一舉中標。
需方的圖景
▲上圖來源于網絡。
近年來,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。上海服裝集團發揮自身資源優勢,逐步對旗下的老園區進行改造,打造成具有時尚元素的園區。在過往,園區大多改造成非服裝行業聚集的商業店鋪或者辦公室;引入的企業為軟件、信息、金融、設計、IT、電商和服裝等行業。而本次的園區改造,則立足于服裝產業,進行產業鏈的整合與拓展,包括向服裝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(研發設計、營銷渠道)拓展,以及利用已有的行業師資資源,在創客空間對初創團隊或者小微企業進行培訓和孵化。從單純的辦公園區向全面拓展服裝產業平臺延伸。對上海服裝集團來說,本次改造是一次資產升級和運營模式的新嘗試。
鼎世的用心
設計時間雖短,但所費心思卻一點都不少。設計方案里的點點滴滴都是經過設計師用心的考量。
本次改造內容具體包括為3層辦公樓的創客空間改造、整體外立面改造和空間環境改造。
本次的設計概念——回歸本真初心
本次改造的規模不大,但力求能做到特色突出,樹立一個印象久遠的標志性建筑。
本次改造的設計切入點是“繭”。“繭”是服裝最為原始的狀態,從繭到絲,從絲到布料,從布料到成衣,設計師所希望建筑和服裝一樣,都可以回歸本真的狀態,在選材上輕如絲繭,在形象上形如繭,于是有了一切從“繭”的概念。
而這次改造的建筑地處鬧市和居民區,如何提供一個可以安靜交流的空間,又可以給周邊社區提供一個活動空間,在提升商業價值的同時,又能實現休閑的功能,于是有了“園”的概念。“園”是安靜悠然和開放的。通過一個個圍合的“院”,與吵鬧的周遭隔開,從而提供一個既可以相敘,又可棲息心靈的空間;同時這些圍合的“院”又不完全是封閉的,可以讓園區內的人和周邊社區居民共享一個空間。
創客空間改造——用心周到
基于對服裝設計師工作特點、從設計到裁剪這些固有流程這些方面的考量,在設計過程中,對原布局均進行了調整和提升,辦公區緊鄰操作臺,方便設計師隨手將靈感變為實物。
除此之外,從創客空間的共享性、交流性層面考慮,在保證高品質空間、最大化工位數量和整體收益的前提下,設置了一些交流和培訓的區域。在學習、工作等方面的空間資源分配上,作出了充分考慮。
▲路演空間、培訓空間、吧臺、閱讀休息區
打破原有格局,新的布局讓辦公、實操、學習、交流、培訓、休閑實現無縫切換,滿足多樣化的需求,充分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。
外立面改造——用心選材
隨著城市空間環境的發展和擴張,老園區存在被住宅店鋪包圍、造成標識不顯眼,外立面陳舊雜亂等問題。本次改造也嘗試從外立面著手。
沿街外墻是個很好的形象展示平臺。為此可以讓沿街外墻變成產品櫥窗,豐富沿街界面的趣味。從幕墻選材上,也從“輕柔絲繭”的調性上作了考量,拒絕使用石材、陶板等重的材料,選擇了輕質的金屬網。
▲波紋PC版/金屬網
▲深灰色真石漆/銀白色鋁板
除此之外,從舊建筑原有元素層面上進行考究,采用大量的“有溫度、有感情”的木質元素和天然材質,既尊重了舊建筑的原有語言,也能體現人與自然的溝通,營造一席“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余閑”的棲息之地。
▲深灰色真石漆/仿木涂料
▲仿木涂料/木格柵
空間環境改造——別有心裁
除了創客空間、外立面之外,本次改造的第三個嘗試是從空間環境營造方式入手,利用現有層頂空間和院子空間,形成5個有特色的院落,將創客空間內部工作流線與外部休閑動線有機結合,同時也為社區居民、游客提供活動的場所;同時也解決了功能需求增加和空間有限的矛盾。
▲經入口的框景進入的中心院落作為廳堂。
▲做為亭臺樓閣中的“亭”,小巧玲瓏,供人休息小憩。
▲屋頂籃球場像亭臺樓閣中的“臺”,運動和綠植一樣給人帶來活力 。
▲亭臺樓閣中的“閣”,遠眺、休憩,談話。
▲亭臺樓閣中的“樓”,下班后和同事“更上一層樓”,一起舉杯暢聊。
▲垂直交通和趣味連廊將五重園聯系起來,作為內部辦公的休閑動線、游客的游覽動線。